台灣軍隊,能打仗嗎?
(摘自內文)
疫情肆虐,化學兵、衛生兵,通通動起來,官兵協助搭建臨時篩檢站,宛如野戰救護基地快速部署,防疫視同作戰。
疫情期間,恰恰驗證國軍的醫療動員量能,但我們的準備恐怕遠遠不夠。
(解析新聞)
Covid-19疫情檢驗了國軍的醫療體系,面臨戰爭時,將有能量不足的問題,這樣的檢視,勝過了10次漢光演習,坦白講,漢光演習或兵推時,有沒有檢視軍醫體系的想定,我一直沒有注意過。
兩岸關係,在反共的大旗下,幾乎回到早期的兩岸關係,不談判、不妥協、不接觸的三不階段,這就代表軍事衝突有存在的機率。
建軍備戰,建軍是為了備戰,備戰是要面對真正敵人。中共目前有五大戰區,對岸清楚的告訴你,東部戰區是對台的主攻,南部戰區是對台的助攻,中部戰區是對台的後備部隊。筆者曾在台大政治系演講時,提醒台灣的年輕人,兩岸作戰,雙方必有耗損, 對岸的耗損有備援戰力,台灣要認真思考備援戰力的能量,能抵擋幾波。
類似這次Covid-19疫情,扎實地檢驗了國軍及民間醫療體系的整體醫療能量,是否真的「超前佈署」了。
面對萬一可能會發生的戰爭狀態,不可不慎。
(延伸閱讀)
從疫情看台灣戰鬥醫療量能 開戰恐「打一個少一個」?「這東西」超關鍵
https://news.tvbs.com.tw/life/1536015
#雄三飛彈總工程師